首页 > 娱乐百科 > 历史典故的成语加人物(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历史典故的成语加人物(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末代国姓爷

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仅戳中人们的心灵,而且从汉朝延续至今。其中廉颇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他虽年老力衰,但仍能够坐卧不安,思维敏捷,兢兢业业。这句典故的应用场合多种多样,但是最为广泛的历史背景便是晚清时期的流亡红顶商人。

红顶商人

晚清年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民族资本的加强,清政府的内外困境越来越大,许多人流落海外谋生。这其中以海外红顶商人最为典型,他们有的从大清廷拿到特许经营权,有的从东南亚港口偷运中国人口到美国赚钱,有的从日本进口粮食、煤炭等。于是,红顶商人成了那个年代的经济主角。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末代国姓爷”载沣。

载沣的事迹

载沣是一位出身清朝皇室的官员,因参加八国联军战争和义和团运动而流亡海外。他靠卖茶叶、红糖、火柴等东西维持生计。在他这一代人当中,很多人都生活在贫困病状下,甚至有些人靠吃残饭果腹。但载沣依然坚持说:我不饿,我很好。他不仅在生意上做得风生水起,而且还是涤疮寮的首领,也是红弹手中的佼佼者。他最著名的举动是为汶川地震捐出100万元。他的这种精神,受到了大家的敬仰,成为一个在暮年仍然胸怀世界的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