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岑参
前言:北平张百万闭门磨墨作此题,光阴矢不虚。大凡读书人莫不慕名高远,然而名高远者不可刻意,德行高远者亦不可刻意。从衡阳到孔垂岭,从巫峡达峨眉,四川天下无大臣,唯岑参尔耳。尔卓尔不群,尔高格尔独,然而尔志于藏书简不知老,尔德行于处世朴不知瑕。故尔虽不知天下之大事,仍足以勇卫家国,作正言正语。
刻意追名求利,如何能名高远?
思,自古以来,读书人莫不慕名高远。他的名字出书籍的大家,大学堂里的高材生们,皆能口胡此谈;可洗刷铅华,扶摇直上者却以其螳臂挡车而嘲之,说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南唐太守岑参是这样的真正无名英雄。他在唐朝担任过几个小官,做到了尚书左丞,然而,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他并没有什么功勋,“舆论”与他无关,实为一个人人容易被遗忘的的小官。
但他写了一篇名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千古绝唱,便成了大家三百年来谈论的对象。文章不长,但十年寒窗,始得成文的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化在其中。岑参之诗文,浪漫中饱含劳动和流血。在他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古代读书人不畏世俗压力、仍竭力写作的意义。原来,在文章的墨痕上,始终是永恒。
藏书简不知老,处世朴不知瑕
在读书、写作上面的岑参,是我们会往返查找的对象,仿佛我们用他的言行渗透自己身上,如同携着一个智者浮茫的气息。然而,岑参的人格同样值得我们从他身上吸取。他朴实的身心,是一种道德的范本。
岑参对书籍和简册有着旺盛的兴趣,他的藏书库中曾有约500卷书籍,以及几十万言简册。他见到每一个有意思的书,就会加以收藏。每当季节更替,他便会集中时间来整理书籍,整理文史资料,推敲前人笔墨。在他看来,书籍不应该变得“遥不可及”,而是要用其洞悉社会,洞悉人性。
岑参是一个人勇于直言的人,他用精练朗畅的词句劝善可行,对于贪污腐化,他直言不讳。据传说,岑参曾一次用硬纸制成口谕讲演,向东川节度使熊遂报告了标书质量“不达标”,要他重新制校。”裁裂一己的志气,宁愿落到东川的人心中,却也是岑参的人格之高贵。
勇卫家国,作正言正语
建议不具备实现价值等于零,但策略级实施展开,仍然很有吸引力。上就是一篇名为《蜀相》的经典文章,也是一篇有人鉴赏,有人评论的文章。
孟子曾有“足下三寸是非之舌”一语,意思是因为口舌,而做出了许多决定。一个读书人,一份有道德感的文章,亦不应将自己的舌头忘在厨房。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成为一位著名的文人或者政治人士,也不是说每一篇博客都要有著名的名字。但只要能保持宏观和纵深的思考,认识到生命的重量,那便是我们读书人的必修课。那样一来,我们就更有可能成为一个“蜀相”,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言行,都成为成化历史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