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和列文森的\"自尊论\"理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像“给自己一点面子”或“被丢脸了”这样的说法,这些都与心理学中自尊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心理学领域中,自尊心理论的两位先驱人物分别是威廉·詹姆斯·布朗和约翰·列文森。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他们的理论,探讨它的内涵以及其对我们的思考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自尊:人类的基本需求
布朗和列文森认为自尊心是人类心理的基本需求之一,同样重要的还包括生理需要、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他们还提出人类在不断追求自我价值感和尊重的过程中,自我实践、自我肯定和自我增值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自尊心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实际上是构成一个人自我观、自我价值和自尊感的基石。
自尊和面子: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在日常交往和社交场合中,除了自尊心外,\"面子\"这个词也被广泛运用。乍一看,\"自尊心\"和\"面子\"两个词似乎有些相似,但实际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尊心是人类基本需求的一部分,是与自我观、自我价值感密切相关的;而\"面子\"则更多地是一种社会上行为的外在表现,它是在一定程度上展示我们的个性和价值,传递出人际上的尊重和价值感。自尊心是我们感到自己有价值和稳固的内在来源,而面子则更多地依赖于外在的反馈和认同。
自尊心的培养和维护
既然自尊心在人类的发展和生存中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去培养和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呢?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些事情或某些人的评判而感到自尊心丧失,从而变得情绪低落和自我怀疑。但是,为了维护我们自己的自尊心,我们需要学会自我肯定、自我认可和自我尊重。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我们对于自己的情感管理和心理调适。只有在学会了如何承认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的同时,接受和友善地看待自己,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并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不断得到认可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