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名人、网红、甚至普通人作死一般地改名,有的是为了表达自我,有的是出于各种原因需要女性化或男性化,还有的只是玩梗或抱怨现有名字背上的烦恼。但是,改名真的那么简单吗?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毫无顾虑地随意更改姓名呢?
一、法律和社会因素
换名第一关便是法律。在中国,姓名是由公安管理的,民法典规定,除了婚姻、离婚等情况外,改名需要“有正当理由”且不影响他人合法权益。那什么是“正当理由”呢?官方只提出了一些比较模糊的标准,比如改名是为了“避免现实困扰”、“避免人身危险”、“重塑正确的个人形象”等。
不过,改名并不等于随心所欲,特别是在你所处的社会环境特别敏感的情况下。有的人对名字的性别、声韵甚至象征意义都非常在意,换名如果违背社会道德伦理和常规惯例,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文化传统、缺乏身份认同,给他人的移情作用也会缩水、破坏传统称谓建立的信任。有些公司、机构甚至学校也有自己的规定,比如排字,证件等需要姓名和字号保持一致。
二、换名给自我带来的影响
作为一个人,名字是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一个合适的名字可以让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传达价值观、对抗刻板印象。但换名是否会真的让人从种种限制中解脱出来呢?
一方面,换名可能并不能改变人物质生活、心理和社交还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换了名字的人,要面临改名后的新身份和旧面貌、旧经历、旧人际网络之间的崩裂;他可能会在兴奋之余感到孤独和不适应;身处复杂的世界里,人们用的称呼,往往还是以真名为主;忽略原名,可能还会带来遗失一部分身份、根、历史的痛苦。
另一方面,换名即便起到可见的影响,也有负面效应的可能。一个人换了名字,有可能被认为是虚伪的,缺乏诚信;也会使人在社交场合里感到迷惑,无从把握关系的真实性和深度。已经培养的品牌、形象等,既要重新推广和维护,又要防止和之前名字所留下来的坑照应起来,让人纠结不已。
三、怎么更好地换名
综上所述,如果真的决定换名,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想法、实际情况和可能遇到的挑战。具体来说,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注重名字的合理性和合规性。更切实、准确体现自己个性的名字、更与自己契合的名字,并且不影响他人利益的名字是最好的。另外,需要放眼社会、公司、学术机构的命名原则,规避排误和尴尬。
其次,像一个项目一样去做好名字的推广和维护。为了把换名与过去的身份焕然一新,需要及时和周边的亲朋好友、同事、上司、客户、业务合作伙伴等人进行沟通,调整相关的称呼、陈述、认同程度和交往方式。在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传播与投资收益间的度,让自己的名字成为一个新的品相,而不是泛滥成灾、衍生出更多麻烦的开放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需要让换名的本意明确、保持始终。即便是有合理理由决定改名,也需要深刻认识到改名并不是一种权利、简单的消遣或一时的异样。它是一个人自始至终的“镌刻”,需要彰显出清晰的自我认同、人生目标和规划,同时查明和应对自己对于之前人格和命运的不满或执念。只有关注到这个层面,把名字作为自我塑造的重要手段和体现的附属,才能不为更改的后果后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