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杂谈 > 郑板桥的诗竹清(郑板桥所笔之清竹)

郑板桥的诗竹清(郑板桥所笔之清竹)

郑板桥所笔之清竹

郑板桥,字南留,湖南湘阴人。明朝末年至清初年间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在绘画方面,他善于山水,尤其擅长描绘竹子,因为他的竹画作品具有独特的神韵和意境,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郑板桥笔下清竹的特点

郑板桥笔下的清竹,以根固、苍古、挺拔、简洁为主要特点。所谓根固,就是指竹子的形态牢固,笔法精细,实境性极强。而苍古,则指竹子的气韵古朴,呈现出一种由天然而来的优美感觉,形体曲折,墨色多变。同时,挺拔则是郑板桥清竹的又一主要特点,他不喜欢修饰、雕琢竹子,强调竹子本身就是最美的艺术造型,这一点与唐代文人所倡导的竹的“自然派”简直一致。相应地,简洁则是清竹的最后一个特点,这是因为郑板桥的笔下没有华丽的繁文缛节,非常朴素自然,尽量表达最简单的形态之美。

郑板桥清竹的艺术华章

郑板桥笔下的清竹,或在奇石、或在山水中,或于半山半水中,伴茶耳畔,宛若生动的人生画卷。作品中极力追求的那种幽深、端庄、简洁以及精微的自然特点与人的性情是融为一体的,使观者产生无穷遐想。特别是他的传神之处,更是艺术家大师所难以及的,号称“笔画悠远”,不但难于模仿,更是今人所难以企及。而他的清笔却能够凭借他之“清一色的重黑”,达到“不舍墨而取其墨之象”的境界,这是真正把中国画的“墨韵”发挥到极致的艺术美感。郑板桥笔下的清竹,正是这种自然、朴素、纯正的墨韵之美的集中体现,它蕴含着神韵与情致的美学价值,成为中华艺术宝库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