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谓何言之易?
一、成语的起源
四字成语,指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其中的每个汉字都有其内在的含义,组合在一起之后更能准确地传达某种语言信息或意义。中国古代文化中,成语一直是瑰丽多彩的文字艺术珠宝,但其起源时期并不明确。
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祖先就已经在使用象形文字。生活在这个时期的人们,尚不具备习用散文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的能力,因此他们便考虑使用简单的象形图案组合起来,代表着一些具体的意义,以达到相互传达视觉信息的目的。这个时期,应算是中国文化中成语的最早起源。
到了商周时期,商代的《甲骨文》作为中国古文字的最早文化代表,其中已有出现许多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组,有着明确的含义。“孔孟之道”、“仁义之士”等,都是具有良好内涵的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成语。可以说,这也是成语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
二、成语的文化价值
不同于简单地把几个词语拼凑在一起的表达方式,成语以其精练、形象、生动和富有文化内涵的特点,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中寓意深远,不单指表面意思,更是蕴含了中国优秀的历史、哲学、文化、风俗、文学、艺术和语言特色的智慧,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别有内涵的一面。成语因其高度的文化价值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成为中华民族一道闪光的文化印记。
同时,成语也是一种“铵”化语言,许多成语本身就蕴涵着营造和谐、美好社会的精神,它们总是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不仅有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鼓舞和激励作用。数千年来,成语一直是中国文化宝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成语的传承
成语的文化意义在于“传承”和“发扬”,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要珍爱和发扬好这份文化遗产。文化之树靠两侧的枝干和根系,成语是民族文化树中的一枝繁花,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注重学习、珍爱传统文化中所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迎春曾经说过:“成语是中国语言和思维方式的深刻体现,而它的艺术价值也比其他语言表述方式更具特色。把成语的文化价值发扬光大,不单是继承古代文化的传统,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使命之一。”如今,成语逐渐从传统的文化载体走向了现代化的文化产品,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成语在现代语言中也扬帆启航。
总之,四字成语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精髓,是中国古代智慧和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也是表达人心所向的工具和媒介。随着时代的变迁,成语依然存在,它们在新的历史时代中也焕发着新的光芒。我们应该时刻感悟中华文化的内涵精髓,发扬和传承成语文化的精华,将这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传递给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