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杂谈 > 浣溪沙苏轼注音版原文及翻译(赏析苏轼《浣溪沙》原文及注音翻译)

浣溪沙苏轼注音版原文及翻译(赏析苏轼《浣溪沙》原文及注音翻译)

赏析苏轼《浣溪沙》原文及注音翻译

《浣溪沙》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浣溪沙》注音翻译:

Xīsài shān qián báilù fēi,
Táohuā liúshuǐ guìyú féi.
Qīng ruǎn lì, lǜ suōyī,
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

第一段:诗歌背景

《浣溪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所作的词。这首词以描写江南自然景观为主,运用了写景与写情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享乐的向往和人生观的思考。

第二段:生动描写

苏轼一贯重视寥寥数笔、一针见血的笔法,这首词也不例外。词的首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一反刻板的古诗习惯,通篇没有字字安排。 西塞山是苏轼松江府辖下的一个山脉,此处指的是山西侧的山前。白鹭飞翔,是春天的一幅美好画面。其后“桃花流水,鳜鱼肥”表达了江南春天的繁华景色,桃花浪漫、流水清澈,鱼儿鲜美可口。

第三段:意义解读

青箬笠,绿蓑衣,是江南民间的常见出行装备。词尾“斜风细雨不须归”,表达了词人对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向往,但并没有强调作为流浪者的悲凉,英魂慷慨勇敢,寻求自在畅快的生命存在,能够走到灵魂足的大道正是浣溪沙的抒情所在。

浣溪沙,并非简单的一首词,它饱含了苏轼思想的深邃和风骨的飘逸。在南宋时期,抒情词盛行,苏轼的这首《浣溪沙》便代表了其时代的文学、文化和思想风貌,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