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五大传统节日之一。它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
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和爱国人士。他主张反对外敌侵略,保卫国土,但遭到了贵族和官员的排挤和诬陷,最终被贬到了汨罗江边的马踏湖,终日思念国家,不断吟咏悲歌。他心系国家民族的奋斗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人。
当地百姓听说屈原遇难后,很难过,于是纷纷划船到汨罗江边,把粽子投入江中,以此来点缀江水,希望能为屈原祭奠。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等。
粽子是端午节不可少的食品,有许多种做法。也有的地方会吃粽子以外的其他食品,如龙舌饼、菖蒲饼等。
赛龙舟源于纪念屈原,后来成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赛龙舟不仅考验选手的速度和技巧,也是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的象征。
挂艾草是为了驱邪避瘟疫,也有驱蚊解暑的作用。饮雄黄酒是一种具有浓郁草药味的酒,也有驱邪消毒的作用。
小学必背的端午节古诗
《九江十二钗·丁卯端午》是明代著名文学家郑光祖所作,也是小学生必背的端午节古诗:
浴兰汤,漱芳尘。
俯雕甍,语揖清宾。
展幄素,驷騵疾奔。
曲渚歌吹。风景如云。
七曜开宸,九州同庆。
禹唐禘、孔圣庙会盛期。
丁卯岁暮。爰及长夜。
河清瀹景。君子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