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的故事(成语寓言故事惊弓之鸟原文)
关于“惊弓之鸟”的典故出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者,楚之诸公子也,在秦时为相,见秦王政诛商君而惧,乃与其弟子张仪、苏秦等谋反。既而反书泄,春申君受之。至都阳人处,以弓弦为节射鸟,有鸟中弓者辄射之,中者惊走。楚人闻之曰:“春申君欲反矣!”乃散金于江湖中,有鸟复振者,因名其处曰“振翅”。 译文:战国时期楚国的公子春申君名申)在秦国做官时见到商鞅被诛而惊恐万分,于是就在自己的府邸(国都阳翟)的西北方放了一张弓子(古代用来射箭的器具)。过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只鸟从这里飞过(这只鸟果然是被射中了),但是并没有惊慌而飞走,而是振翅向南飞去。当它飞到楚国的都城洛阳(古代称为阳翟)的时候,又有一只鸟从这里飞过,也没有惊慌而飞走。春申君见此情景后高兴地说:“我真是幸运啊!刚才那只鸟果真是被我的箭射中了!这只鸟既没有惊慌地飞走而飞向北方而逃跑(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惊弓之鸟),也没有向南飞去而掉落水中(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风声鹤唳)。”
1、惊弓
战国时代,秦国的商鞅因为主张变法而成为了新法的忠实拥护者,最终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成功地把自己变法的主张变成了现实。可是在变法之后,商鞅却被秦孝公赏赐了十二座城池给他,而这十二座城池也被称为“商于之地”。 为了表达自己对商鞅的感激之情,秦惠文王就派人把商鞅接到了自己的都城咸阳来居住。但是这个消息却让商鞅知道了,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他就直接对秦惠文王说:“我担心陛下您有不臣之心啊,您要知道商君可是要杀你来威胁我的啊!”秦惠文王听了这话之后十分震惊,他认为商鞅这个人虽然很有能力,但是却不能信任他。
2、风声鹤唳
比喻受了惊吓或遇到紧急情况时,惊慌失措,像风声鹤唳一样。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使廉颇攻齐,不能取,以兵属赵。赵王患之,问其左右曰:‘廉将军老矣乎?’左右对曰:‘然。廉颇之在赵也,赵王患之;今廉将军老矣,尚能战乎?’赵人闻之,乃心甚喜。” 译文:赵国派遣廉颇和蔺相如攻打齐国,结果齐国没有取胜。赵王心中很担心,于是派人去问廉颇说:“廉将军老了吗?”
3、鸟尽弓藏
春秋时,晋国有一个叫叔向的人,学识渊博,是当时有名的学者。有一次,他到楚国去学习,住在一间屋子里。他常常和弟子们谈到白天所学的内容。他认为自己学问大了,就开始骄傲起来。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就去问自己的弟子:“你们看我学了那么多东西,将来能当多大的官呢?”弟子们都摇头说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