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初代计算机的起源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它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也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起点。初代计算机的起源可以回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英国和美国都在秘密地研制计算机,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密码破解和指挥控制地战争。
我国第一代计算机
我国第一代计算机是1964年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研制的“四机一卫星”项目中研制出来的104型电子计算机。这台计算机由水利部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两个单位联合研制,于1964年研制成功,被称为104型电子计算机。这台计算机运用了二进制、面向字处理操作和单指令流科学计算。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
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庞大、电路复杂,总的计算速度也很慢,但是在当时却被视为技术的奇迹,它打破了人力计算的局限,使人类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复杂的计算和预测。第一代计算机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使用了真空管作为计算器的主要器件;使用纸带或穿孔卡计算、存储和输入输出信息;没有操作系统,程序必须通过开关来存储和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