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股文
八股文,是指明清两代的一种文体,又称为“科场体”,由于它有固定的篇目、格式和套路,所以被称为“八股”,也被形象地称为“八股文”。这种文体一般由八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比如开场白、引用诗句、批判前贤、批判当时的局势、举例论证、反面教材、臆说和结尾,这些部分都需要按照给定的要求写出来。因此,这种文章整齐划一、表面堂皇、内容空洞,缺乏真实的思想感情,在青年学生中流行,后有钦定科举考试。
八股文的缺点
八股文的缺点很显然,这种固定形式的文章,要求符合标准,而不是个人思想的真实表达。由于每篇文章的形式都一样,所以文章之间缺乏区别性,造成读者的疲劳和缺乏趣味性。同时,这种文体教育了人们不去关注真正的思考和创新,而是强调背诵、模仿和套路,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八股文现代指什么意思
现代的“八股文”,在学术界已经成为一种贬义词,用来形容没有独立思考,没有真正深入探讨问题的文章。这种文章表面看似言之无物,但实则话中有理,让人们看了以后感觉内容很深,实则是空洞无物,既不能说服人,也没什么意义。在网络时代,八股文现象更加严重,很多人为了赶时间或者应付学习、工作,都倾向于用这种“八股”式的文章来应对各种场合,这种状况是十分不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