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杂谈 > 日本古典文学(平安时代的贵族女性日记)

日本古典文学(平安时代的贵族女性日记)



纵观历史,但凡稳定繁盛的时代总会出现一些惊才绝艳的女性,一如中国的大唐盛世,一如日本的平安时代。

川端康成曾说:“ 难怪人们一般提到平安文化,都认为那是宫廷文化或是女性文化了 。这个时期确实让人看到日本王朝文化的鼎盛。”

历史上把桓武天皇784年从长冈迁都到山城国的平安京,到1192年镰仓幕府的建立,称之为 “平安时代”。这个时间对应到中国,大概是从唐到南宋。

那个时代,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记源于中国,流传到日本时,天皇首先接受了这一先进文化,宇多、醍醐、村上三代天皇的日记史称“三代御记”。

在天皇的影响下,公卿也纷纷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仕官生活,著名的有小野宫实资的《小右记》、藤原道长的《御堂关白记》等传世。受此影响,醍醐天皇的皇后藤原稳子在仕女的协助下书写了 《大后御记》,是女性宫廷日记的鼻祖, 可惜已经失传。

流传至今的这四本贵族女性日记,分别是《紫式部日记》、《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和《更级日记》。其中最早的《蜻蛉日记》,成书约在平安时代中期,对应在中国的五代十国末期。

心迹未予外人闻,花枝一束古人香。——紫式部

很多人知道紫式部,是因为她是《源氏物语》的作者。

《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代表日本古代文学的巅峰,被称为“日本《红楼梦》”。

此前一直觉得,能写出《源氏物语》这样缠绵绮丽故事的紫式部,是个明烈灿烂或清冷傲气的才女,直到读了她的日记,才知道她本人其实沉稳谨慎,或许这也因为这本日记写于她丧夫寡居后的原因。

紫式部,本姓藤原,式部是她在宫廷服务期间的称呼。 因其兄曾任式部丞,当时宫中女官多以父兄之官衔为名,故称为藤式部。后来她写成《源氏物语》,书中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诵,遂又称作紫式部。

她丧父后被送入中宫宫中,成为一名宫廷女官,在这期间她写下了《紫式部日记》。 在这本日记中,她更像是一个观察者和记录者,记录了很多宫廷典礼、后宫生活以及她自己的点滴感受。

日记从彰子中宫待产生下小皇子开始,描述了皇后待产、产子、养育皇子、天皇驾临府邸等一系列事件,内容涵括了平安时代日本贵族的礼仪、服饰、饮食等方方面面。

在这本日记中,她也评价了同时期另外两位才女:《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和留下众多作品的和泉式部。这时候的紫式部,颇显得有几分“毒舌”。

她是这么评价清少纳言的:“脸上露着自满,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总是摆出智多才高的样子,到处乱写汉字,可是仔细地一推敲,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评价和泉式部:“在古歌的知识和作歌的理论方面,她还不够真正的咏歌人的资格。”

相思形色露,欲掩不由心。——和泉式部

如果说紫式部的日记像一部记录片的话,和泉式部的日记就是一个偶像剧了。 这本日记甚至可以改名为“和泉式部与敦道亲王的恋爱日记” ,翻开这本书,恋爱的酸臭味扑面而来。

和泉式部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贵族家庭,她不仅是天才的诗人,也是个热情奔放的绝代佳人。

她的一生是颇多恋爱纠葛并为之所苦的一生。

和泉式部的丈夫橘道贞出身于郡守家庭,二人育有一女。他出任和泉守为期共4年,除第一年居于京都外,其后多在任地。在之后两三年的分居时期中,和泉式部与冷泉帝的三皇子为尊亲王传出恋情。

为尊亲王与和泉式部年龄相当,风流多情。他与和泉式部的恋情大约维持了一两年,在他26岁那年去世,他们喧腾一时的爱情遂告终止。

和泉式部的丈夫橘道贞知悉妻子移情别恋后愤然离去,父亲因此与之断绝父女关系, 世人也纷纷非难指责。 和泉式部在孤独与哀伤之中度过了一年。

这个时候,她遇到了亡故的为尊亲王的胞弟敦道亲王。日记详细地描述了二人从互生好感的动情,到因世俗伦理犹疑摇摆,最后坚定热恋的甜蜜。恋爱4年后,敦道亲王病殁,和泉式部再度丧失情夫,晚年生活并不顺遂。

从日记里可以看出,和泉式部是一位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女子 ,其特立独行的个性与行为,在男女关系相当开放的平安时代,亦是备受讥议的。

落花来春尚见的,死别之人尤伤悲。——菅原孝标女

菅原孝标女的《更级日记》,是她老年后回忆自己从少女时代至今种种经历所写。 她记录的都是一个贵族少女平淡生活中的小事,没有繁琐华丽的宫廷生活,更没有缠绵悱恻的恋爱经历。

少女时期的菅原孝标女也曾爱做梦 ,接触《源氏物语》后更是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梦想着成为如俊美绝伦的光源氏一般人物的爱慕对象,“心想自己现在容貌不出众,然妙龄之时,定能绝色天下,长发光艳。”

像极了现在痴迷偶像剧,言情小说的小女生。

她年轻之时多愁善感,对他人之死都多有悲伤,到了中年却变得看淡很多,只是一心为子求安,祈求来生的安宁。

菅原孝标女就像千千万万个我们,曾经也带着野望抱负幻想,在经历一番生活的琐碎后终于看清 ,其实书是会骗人的,书的世界无存于现实。这辈子没有什么会不离不弃,只有孤独恒常如新。

共寝只片刻,夜夜数来鹬羽折,哀鸣奈若何——藤原道纲母

《蜻蛉日记》是四本日记中,我读起来最沉重的一本。

这本日记写的是作者近二十多年的婚后生活, 在这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里,藤原道纲母就像一朵花,从盛开到慢慢枯萎。

有人称《蜻蛉日记》是日本的《甄嬛传》,藤原道纲母是平安时代的甄嬛。

藤原道纲母的丈夫藤原廉家在求娶她之时早已有正妻,求娶过程也十分不走心,父母却因对方家世将自己嫁过去。

嫁过去不久,她就发现丈夫另有新欢。一开始,她也希望丈夫只爱自己一人,连过年的祈愿都是“每月三十天,天天夫君来”。夫君不来访的日子里,她只能白天独守空闺,形影相吊;夜晚迎风洒泪,对月伤心。等过一天又一天,往往等来的却是夫君巧言搪塞的借口和言不由衷的书信。

她试过给丈夫写感人肺腑的长信,试过冷言冷语拒夫入门,甚至欲出家了却凡尘,但都无法改变丈夫的风流成性,只得继续怨叹度过余生。

平安时代日本的贵族,实行的是一种“访妻制”, 或短期同居,或暮合朝离,男女成婚后仍然各自居住,孩子和母亲是住在一起的,和父亲却不是。

《源氏物语》中,男子到女子家夜宿事件正常不过的事,贵族家的男子还对女方有专一方面的要求,而自己却到处“访”, 有点“一夫多妻”制的感觉。

当时的访妻婚已然脱离了最初男女双方都可以不被婚姻束缚的形式,变为对于女性单方面要求专偶制、同时对男性乱性行为予以庇护的婚姻制度 。男性成为访妻婚的实际受益者,他们在婚后仍能到处寻花问柳 ,甚至以有“艳遇”为荣。

藤原廉家这种多情好色的作风,在当时十分常见。

这种制度的压迫,才是造成藤原道纲母充满哀怨一生真正源头。

在遥远的平安时代,记录了女性生活,特别是真挚地记录了女性内心情感的私人记录是极为罕见的,而 这四位女性的日记正是为我们了解平安时代贵族女性的内心提供了一扇窗户。

窥一斑而知全豹。

通过这些日记,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她们的内心情感,还能透过千百年的历史,看到那个时代的世事人情、风俗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