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的意思 (舍本逐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本”和“末”,这两个字最早出自《老子》,意思是根本、最初,也就是最基本的东西。 本末一词源于《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意思是天地生成之前就有的东西,寂然不动,不知所为。后来人们将本末倒置称为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一词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仁者如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勇者如乘,不以己重不以物轻;智者如鉴,不以物扰不因物乱”。 孟子认为:在行事、治政、求知的过程中要避免本末倒置的错误观念。所以才有“仁、义、礼、智、信”五德。 “舍本逐末”是指抛弃根本的东西,而去追求次要的东西;也比喻做事时只注意事情发展的结果,而不注意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1.舍本逐末是指失去根本,而去追求次要的东西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战国时期思想家们共同探讨社会人生的学术成果。孔子以其“仁”“礼”等伦理思想为核心,以“仁”“恕”等道德原则为骨干,以儒学经典为主要内容,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 在《孟子》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人应该在做事之前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但是人又是会犯错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难免会有人失去目标而去追求一些次要的东西,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本末倒置这个道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舍本逐末的人做事很容易失败,因为他不能分清主次
“本末”这个词,我们经常使用,但是因为这两个词很常见,所以在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忽略了这个词的意思。它告诉我们:一件事情的主要部分是什么,次要部分是什么;一个人在做事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常会把事物分为主要和次要两个方面,比如在做一个项目时,我们会根据项目的关键部分来判断应该做什么东西。但还有很多人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就造成了他们往往在细节上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舍本逐末的人很容易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细节和主要部分之间的关系。比如一个人选择了一家好公司来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是他没有注意到好公司对他自己有什么好处。
3.舍本逐末也是指只注意结果而忽略过程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往往存在着许多偶然因素,所以,不要总是对结果苛求和强求;否则就会出现舍本逐末的情况。 一个人对某一件事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结果却没能成功是最令人遗憾和失落的事情。不是吗?成功永远属于那些经过长久坚持而最终获得成功的人! 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人生道路上走好每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有“功到自然成”、“天道酬勤”之说,但没有脚踏实地去努力完成每一件事情是不会有最后结局的。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成功者,但是也绝对不缺少失败者!所以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克服浮躁、急躁等不良情绪。
4.舍本逐末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不注重事物的发展过程,而去追求暂时的利益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的长久发展。所以做人和做事都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不能只顾眼前。这样就很容易本末倒置了。因此舍本逐末就是我们应该警醒自己的一个成语,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谨记。 如果把工作和生活比喻成一辆车的话,那么我们做事的目的就是让这辆车开得更快一些;而不是为了追求车子本身,从而让车子跑得更快。 所以如果我们只知道去追求眼前的利益,却不懂得发展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而导致舍本逐末,最后不仅不会成功也会失去现有的一切,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